鹽水歷史
鹽水歷史

鹽水城,見證臺灣築城歷史,走過與自然抗爭、與入侵者搏鬥,保.護鹽水居民的艱辛歷程,然而在清朝典籍文獻中,並不曾留下記錄。目前有關鹽水築城文獻,幾乎只有四座城門之 ...,1919年(大正8年)3月27日:設立番仔厝分班;同年年3月28日義竹圍分校獨立為義竹圍公學...

鹽水區

歷史鹽水區可說是臺灣較古老的城鎮之一,原居住有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,在鄭芝龍、顏思齊來臺前(1621年)就已有漢人移民進入,是船隻進入八掌溪的集散地。最早稱大龜肉庄(疑 ...

** 本站引用參考文章部分資訊,基於少量部分引用原則,為了避免造成過多外部連結,保留參考來源資訊而不直接連結,也請見諒 **

[PDF] 鹽水城垣調查探討

鹽水城,見證臺灣築城歷史,走過與自然抗爭、與入侵者搏鬥,保. 護鹽水居民的艱辛歷程,然而在清朝典籍文獻中,並不曾留下記錄。 目前有關鹽水築城文獻,幾乎只有四座城門之 ...

歷史沿革

1919 年(大正8 年) 3 月27 日:設立番仔厝分班;同年年3 月28 日義竹圍分校獨立為義竹圍公學校。 1921 年(大正10 年) 4 月1 日:增設高等科。 同年5 月24 日改稱鹽水公學校。

臺南市鹽水區公所-公園古蹟

「釋寺」所指為「釋仔寺」,釋仔寺最早的紀錄見於《鹽水街街勢一覽》,記載明鄭時期鄭成功參軍陳永華次子陳漢光來臺開拓,由泉州帶領約140戶共600多人,開拓當時的「釋仔寺」 ...

臺南市鹽水區公所-歷史脈絡

鹽水位於水路糧道,在雍正時期(18世紀)已是大市鎮,至嘉慶、道光期間(19世紀)是鹽水最盛時期,人稱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岬、四月津」,具有嘉南地區歷史文化、政治、經濟、交通、 ...

鹽水區

明朝末年,顏思齊、鄭芝龍據台時期,鹽水月津港與台南安平港、彰化鹿港齊名,是當時台灣的三大商港。昔時嘉南地區均以此為歷史文化、政治、經濟、交通、軍事發祥中心,人稱一府 ...

鹽水區

歷史 鹽水區可說是臺灣較古老的城鎮之一,原居住有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,在鄭芝龍、顏思齊來臺前(1621年)就已有漢人移民進入,是船隻進入八掌溪的集散地。 最早稱大龜肉庄(疑 ...

鹽水月津港歷史

鹽水因有通船之便,市集漸次形成,往來諸羅與府城間,鹽水是必經之地,又是貨物轉運站,人口逐漸往鹽水聚集,而北方的八掌溪與南方急水溪沖刷而成的三角地帶,狀似新月,使鹽水又有 ...

鹽水月津港歷史街區

月津港燈節內化鹽水月港的歷史紋理,藉由燈區結合河面燈光倒影,將河景、地貌、建築製作而成奇幻、詩意、飄渺的空間,以「水上燈會」的模式帶動臺灣燈節策展全新風潮,而其 ...

鹽水車站

日治時期1909年(明治42年)5月20日:新營庄=鹽水港間開辦客運,並設車站載送旅客,中途無其他車站,為台灣糖業鐵道歷史上第一條營業線,日治時期,鹽水鎮學子往往常讀書通勤,只有 ...

鹽水鎮|日治時期歷史

明治42年(1909)臺灣行政改制,原有的二十廳裁併為十二廳,原來的鹽水港劃為嘉義廳轄下的一個支廳,大正9年(1920),廢廳改州,鹽水地位再度降級,成為臺南新營郡轄下的的鹽水街。


鹽水歷史

鹽水城,見證臺灣築城歷史,走過與自然抗爭、與入侵者搏鬥,保.護鹽水居民的艱辛歷程,然而在清朝典籍文獻中,並不曾留下記錄。目前有關鹽水築城文獻,幾乎只有四座城門之 ...,1919年(大正8年)3月27日:設立番仔厝分班;同年年3月28日義竹圍分校獨立為義竹圍公學校。1921年(大正10年)4月1日:增設高等科。同年5月24日改稱鹽水公學校。,「釋寺」所指為「釋仔寺」,釋仔寺最早的紀錄見於《鹽水街街勢一覽》,記載明鄭時期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