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家裡常常有一個小朋友被罵,主因就是常常去攻擊她的媽媽,每天和樂融融的歡樂氣氛,就因為一個意外的攻擊變成低氣壓,「打人」在我們大人的認知裡當然是一件不對的事情,我們當然也會教導小朋友這是一件不對的事情,不過常常還是會有個意外發生,小朋友打了我們大人,然後我們大人就火了、就怒了,小朋友卻還在開心於是就被教訓,小朋友哭了之後我們大人就平息了嗎?其實我對這件事情沒有正解,我只是提出我自己的看法與見解。
需要你的陪伴
依照目前家裡常常出現小朋友對媽媽家暴的狀況,大多發生在媽媽在一旁休息或是玩手機的時候,難道爸爸不常被攻擊嗎?我只說我防禦力比較好,有時候小朋友的攻擊對我來說不痛不癢,但並非我認同小朋友可以攻擊我,我也不會把被攻擊程式一件好玩的事情,但是這點可能很多阿公阿嬤來說就容易犯規,他們可能覺得小朋友就是在玩,所以沒有關係,但是這並不是沒有關係的一件事情!我覺得喬喬非常愛她的媽媽,但是她同時也需要有人陪她玩,當然做父母的都知道陪小孩玩真的很累,並不是所有父母都那麼有心力應付小朋友,有時候小朋友在旁邊自己玩得好好的,其實也不用去打擾,我們就會在旁邊偷懶,躺著休息還手機之類的!像我們家是全職的奶爸奶媽,每天要應付小孩玩的時間大概就有四段,起床到午餐、午餐後到午睡、下午起床到晚餐、晚餐之後到睡前,我們哪有那麼多花招陪小朋友玩啊?一直買玩具是個解決方法,但是怎麼可能一直買玩具?玩具有限、娛樂有限、花招有限,小朋友可能此時就會需要大人的陪伴,有時候我一直陪著喬喬在玩樂,喬喬就會忍不住去攻擊躺在旁邊的媽媽,而且擋都擋不了,這種情況發生過很多次,就我的分析來看,會不會想要表達的是「你也來參與我們」的一種表現?媽媽被攻擊之後已經怒言表態「不要再打我了」之後,喬喬還會補上好幾個頭槌,然後不是媽媽躺在旁邊很痛,不然就是有個小朋友要遭殃了,這樣的劇情常常在上演。
不知情緒如何表達現階段小朋友的表達能力或許沒有那麼好,至少是還不會說「陪我玩」,那種打人的動作就像要引起他人注意一樣,就像很多小男生追心儀的女生,反而會用欺負的手段來引起注意,當然也會造成反效果的情況居多。或許我是比較樂觀,也可以說我在合理化小朋友的行為讓自己比較好過,我常常被小朋友攻擊的時候,我會說「你開心可以,但是開心不可以打人唷!」,基本上是採柔性勸導的方式。媽媽防禦力比較低,通常是「好痛」、「你不要再打我了」、「你再打我一次試試看」,無論是哪一種等級,為什麼會有接二連三的等級?小朋友在第一次警告後或許覺得好玩,於是攻擊第二次,被斥責第二次之後開始緊張,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她的情緒,所以直覺地重複攻擊的動作,我覺得小朋友並不是不懂攻擊是不對,是當下的氛圍促使她那樣做,根本還來不及思考,來不及應付大人所反擊的情緒。我們有時候一起玩樂時也是會被攻擊,有時我覺得是太過開心了,譬如說我們近身攻擊小朋友逗她笑,她可能反應不及一掌就來了,但她還是想玩的,這是小朋友的問題嗎?有時候老婆被攻擊後等很久終於氣消了,想說好好親近小朋友彌補一下,結果越湊越近又挨了一掌,我都會在旁邊警告說「妳靠太近小心被打」,常常就被我給命中。
你打我、我就打你「你打我、我就打你」這是我最不樂見的狀況,雖然很多父母覺得這才是最有效的方式,你打我會痛,我就打你讓你也知道痛,然後你就不會打我了,這是正解嗎?我想應該不是這樣,我認為小朋友到後來只是怕被打,就體型、就力道、就倫理道德來說,小朋友不敢還手。我朋友的家裡就有一根專門的棍子,順手拿起來就打下去的那種,其實我個人也不太會去勸阻,因為每個家庭的教養方式不同,真的不便說些什麼,我只是想說會不會之後到群體生活就比較容易主動去欺負別人?現在的時代真的不同了,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是被打大的,被父母打、在學校被老師打,我們都是這樣成長過來的,我們今天有主動去打人嗎?我們沒有啊~我們都覺得自己學得很好,並不會因為小時候都被打而現在去打人。所以小朋友就是該打嗎?我們是從怕被打而慢慢理解許多事情,若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,我會選擇好好聽話,你也不要打我。「講十次才懂」和「打三次就懂」你要選擇哪一個?基本上我還是選擇前者,就算我選擇採用後者的態度,我會選擇使用「嚴厲」代替打,而我的嚴厲並不是吼叫唷!喬喬平常其實真的不太打人,攻擊媽媽的狀況背我解析為需要陪伴、不知如何表達情緒,我想還是可以慢慢教的,或許慢慢長大後情況也會改善囉!!!喬喬每次去阿瓏哥哥家裡玩的時候,一定都會搶玩具,被阿瓏哥哥推幾次打幾次之後,喬喬開始也會犀利的還手,這種學習是很可怕的!基本上小朋友就是一直在模仿大人的行為,所以父母入沒有耐性,就別期待小朋友會有耐性;若我們都不會打人,就別擔心小朋友會打人,現階段的攻擊只是一個過程,長大就好了,我超樂觀的!若有任何疑慮,請參考更正面的文章: